普   及   跑   步   健   步   知   识   ,   预   防   跑   步   健   步   伤   害   ,   增   加     跑   步   健   步   乐   趣   ,   提   高   国   民   身   体   素   质

跑步圣经(跑圣)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美女照我去战斗减肥运动入门伤痛预防必读跑圣(跑步圣经)服务器托管募捐跑步入门必读跑步圣经网简介和网站守则
查看: 8772|回复: 7

梦回中国(万里风中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几个帖子主要说了一下我对世界经济周期的认识。主要的观点是:
1)美英及其所代表的英格鲁-美利坚经济体系,凭借建立在高科技信息产业基础上的国际金融和物流体系,已经全面超越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美英在新经济中遭遇的麻烦,其经济代价会传导到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原因,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必然成为替罪羔羊。中国能否在危机中和平崛起,取决于策略的选择。
以上并非什么新观点,比如说,去年十月金融危机起始,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在欧美峰会中重点攻击的,就是英格鲁-美利坚模式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欧美日领导人在G8峰会上共同探讨的,也是如何重整国际资本体系、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而近日英国首相首相布朗的主要智囊,英国学校和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Ed Balls)重新提出警惕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大陆复活的警告。他表示,英国目前所遭受的经济困境可能是1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而经济衰退可能会让上世纪30年代出现的法西斯主义政治“复活”。
这些言论都表明,冷战后世界经济矛盾的焦点,实际上是英格鲁-美利坚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的竞争。
就好象一场足球赛:上半场,德法日意凭借大刀阔斧的进攻(制造业)一球领先;下半场美英加澳爱凭细腻的脚法和配合(高科技投资)搬回一球;现在是加时赛,欧洲队教练(欧盟委员会)见丢了中场控制权,大旗一挥,换了新球员东欧上场。美英大喝一声,来得正好,一声呼哨,只见候补席上闪出两条彪形大汉,中印加入混战。
而中国是这场混战中最大的受益者,上半场跟欧洲队,虽然只是板凳队员却学到了技术,下半场却突然转会到了英美队,一举成了场上主力。
现在的形势几乎成了一边倒,但是,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最后战况如何,天知道。
我们讨论这些国际问题,是为了更清楚地思考中国的问题。我们先从分析中国现行政策的理论脉络开始:
中国主流社会的经济观点无非是被两个学派把持着。
第一个就是依附财政部(税务总局)体系的所谓新凯恩斯主义者。
其实,他们哪里是凯恩斯主义者,有些连通论都没有读过,其实就是80年代市场化改革中失败的国家主义者改头换面而来的。
中国的凯恩斯主义者开口危机闭口萧条,鼓吹市场会失灵所以没有国家干预不行:
经济危机来源于贫富分化,贫富差距加大是因为政府没有杀富济贫;
国家强大来源于持续增长的(中央)税收收入;
约束地方主义,中央必须加强集权;
要想救国,没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行。
为了区别于经典凯恩斯主义者,他们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改成了积极财政政策,好象这个世界上还有消极的财政政策,从这点就知道是帮**不通的东西。这些人在2007年金人庆下台后,曾经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后来中国股市暴跌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他们以爱国者的姿态,又重回了舆论中心。所以,我们看到规模庞大的基建项目出台,从已经在萎缩的经济中抽血来供养那些周转困难的国有大企业。你以为这些国有大企业会把钱花出来吗?别忘记了,他们和国有银行一样在流动性陷阱里面。
第二个是依附在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所谓货币主义者。
这些人和芝加哥学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崇尚无管制的自由市场经济,纯粹地以货币供给量来调控经济。在朱鎔基的时代这些人得到极大重用,搞得风生水起。朱下台后,新的金融管理当局为了体现政绩,对货币供应采取了极为放纵的态度,M2几乎每年以18%的速度上升。这种政策在旺盛的外贸和节节胜利的股市中得到了舆论支持,又有美国不败神话格林斯潘作为榜样,立刻成为了主流。以至于国内几乎没有了反对意见,中国的经济周期好象一下子就消失了。
所以,到了2008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中央几乎没有太成熟地考虑,就接纳了一贯成功的货币主义的建议:紧缩银根。
中国金融有病,病根实际上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一个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国家里,盲目学习和运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的货币政策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国的金融部门占GDP不过4%左右,而在英美则是将近10%;相反,制造业在中国GDP中大概占50%,而在英美只有20%左右。从金融深化的角度来说,中国更无法和和英美这样的金融帝国相提并论。
中国制造业在2006年就因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开始下滑。到了2008年,逐渐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使中国的生产部门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货币主义的这些不对症的药方立刻就带来通货紧缩,货币主义者的好运气走到了尽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重新开始扩张来注入流动性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理性的中国人也开始了持币观望。于是,2008年末中国的消费疲软,股市低迷,到了2009年1月份,出口相对去年同期下降了17.5%,进口更是下降了43%之多。单纯的货币政策是不能挽救中国的经济的。
所以,小虎反对中国所谓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救市方案。
因为这两个主义,在经济历史上是矛盾的,现在放在一起本来就是财政部和央行矛盾无法协调的产物。指望这种混合的杂种政策来帮助中国来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还不如随便叫个经济系一年级的学生来干的好。
两个主义,不如没有主义。
中国经济现在的主要问题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而不是单纯的财政或金融问题。我们用英美对付虚拟经济危机的方法来治理实体经济的问题,无疑于缘木求鱼。这种纯粹为了扩张部门权力的政策可以顺利出台,而哪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学家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众的恐慌情绪,那些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的长篇大论是干什么用的,就是铺平舆论煽动恐慌的。
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恐慌中,歇斯底里的人群才会接受任何救市政策,不管代价多大,哪怕我死了以后洪水滔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以后,小虎每年都得舍了通吃岛上的娇妻美妾,跑回国去待上半年,贴身观察正在崛起的中国。小虎虽然是中国人,中国的地方跑得却没有罗杰斯一个外国老头多,实在是惭愧。
我没有罗杰斯那厮骑个摩托车环游中国两圈的勇气,却也知道,没有经常性实地和当地人民接触的投资者绝对是不合格的。
这一点,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那些坐办公室的金融家是不会懂的。
不过,好在我也有优势,那就是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认识中文,会唱江西广东福建土调,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这点罗杰斯别说开摩托车就是开火箭也赶不上老子。
-----------分界线--------正文开始
闲话不提,单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问题。
小虎前面几个帖为何遭人诟病,究其原因无非是比较关注描述现象,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就是说,缺乏逻辑,没有故事情节。
这个帖子就是我综合以前帖子中的资料讲的一个故事。
注意了,阴谋论又来了,大家赶快收衣服。
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无非是把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搭配起来,得到不同的产出的过程。
它可以分解成两个方面:(1)生产要素投入:土地,人力,资本(厂房建筑机器设备工具等);(2)生产要素的搭配:技术。
所以,经济的发展就是人的产能上升,产出增加。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先民穿着兜风大裤衩,手提简单的木棒,在冰天雪地中挑战猛玛象,英雄啊!
后来,狩猎中演化出畜牧业,劳动和土地的结合产生了农业。在这个阶段,由于技术无法克服生产的风险(传统农牧业都是靠天吃饭),产能上升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人口和土地就是农业社会最大的生产要素投入。
谁人多地盘大,谁就富裕。
所以,古代中国的人口优势再加上霸了块大的地方,产能绝对是独步天下的。只要自己不学盘古大神内崩,人多就能欺负人少,汉人就能把人家平地族打成高山族。
在农业国,技术研发不像要素投入那么来钱快,所以也就相对不那么重要。
而那些要素禀赋匮乏的国家,拼资源拼不过人家,又不想被人家打成大西洋底来的人,就必须另辟蹊径了。
那些曾经伟大的农业国后来忘了小的就是美的(Small Is Beautiful),吃了个暴亏就在这了。
鼎革的系列帖描述了农业向工业转化的过程。工业和农业的非常大的区别就在于,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风险(自然对工业的影响小多了),而且技术决定了各要素的回报。
工业生产中技术的地位变得极为重要,比如说,在一个普通的COBB-DOGULAS的生产函数中:
Y=AL^αK^β
产出Y主要取决与:(1)生产要素投入:人力L和资本K;(2)生产要素的搭配:技术水平A(也叫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对要素的偏好(α,β, 也就是产出对要素的弹性)。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国家地小人稀(要素禀赋低的,比如英国),也可能打败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要素禀赋高的,比如中国),只要她的A比你高得多。
所以,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只要魔戒在手,小哈比人也可以做王。现在的国家之争,除了K和L以外,就是争A。
好了,说回中国,新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
先说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导的。
主要靠的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所以,才要官山海和夺命剪刀差,来维持便宜的(也就是供给不足的)生活资料。在低价格的生活产品下,才可以维持低工资政策,把工人的剩余价值变成资本投入重工业。
可是,为什么不用人力密集型的方法发展重工业?中国人多资本少,可以用人工(L)来替代资本(K)。
如果技术创新是中国人自己搞的,就会用人工来替代资本。
可是, 实际情况是,中国的重工业技术基本上全是来源于前苏联。从1949年到1960年,在中国的前苏联文职、军事专家共有2万多名。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先后聘请前苏联专家896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其中高等院校聘任861人。
这就是技术落后国家的悲哀.
要向人家学技术,可是人家创新的的技术类型是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来搞的,和你的要素禀赋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要提高A,就得同时接受高β(资本密集型技术)。
比如说:前苏联土地面积广大,石油等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教育程度高。所以,他们发明的技术都尽量多利用土地和石油资源,避免过多使用人工(β高α低)。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人工多资源少(α高β低),要用人家的技术必然要勒紧裤腰带搞投资,还得无数的人没工作。
因此,必须用户口政策把多余的劳动力固定在农村,不能让他们跑到城市里来成为失业人口。还必须把城市多余的劳动力赶到农村去,当然生产力低下的年青人就是首选了。
那么,有人说可以不可以把苏联的技术改造成劳动密集型,从而又提高A,又降低资源消耗β,还可以提高就业和劳动收入α?
你以为我们不想,是没法弄。
首先,人家连图纸都不给你看,处处防你一手,你只会用从他们那买来的机器,却不知道原理,怎么改造?第二,中苏交恶,苏联专家撤走时严令不许技术外流,我们根本来不及学。最后,自己本身也不重视,还停留在人家说啥就是啥的地步。
中国还是有天才的,要不然我们现在也不会飞得这么高。
我的外公老大人就是一位。他老人家20岁还是个目不识丁的人力车夫,30岁时却成了高级机械工程师.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就把苏联专家的技术都吃透了(据他说,那个苏联专家对中国人很友好,是故意泄密的),并且改造成中国技术。外公老大人获得过两次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和各种奖章可以挂满前胸(我小时候经常偷偷带)。他被毛泽东接见过两次, 单位年年红旗,吸纳了很多青年劳力,红火得很。
可是,他文革期间被打倒了,80年代初郁郁而终。象中国古代的杰出工匠一样,外公老大人独特的技术,我的几个舅舅都没学到,所以他们都只是一般天分的高级工程师,现在在为国家造大飞机。
而我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就堕落成了个六流的经济学家,得意地踏着大步奔向五流。
基因衰退,以至于此。
所以,我们工业技术(主要是重工业,军工)的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就变不过来。
这也就是我们一系列的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低工资,户口,上山下乡,生活品供给不足,价格双轨制,农村联产承包制, 大学生没工作等等)的起点。
喝水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当邓小平经过三起三落,重新执掌10亿神州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呢?
一个分裂成两半的中国。
中国人按照出生地不同分为农村人(大概8亿,包括1800万知识青年)和城市人(大概2亿)。
为了减少资本密集的工业化技术对就业的妨碍,这两个分裂的世界是不可以相互自由流动的。
否则,当时中国工人的名义工资收入尽管很低,却远高于农民。再加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其实就是价格管制和资源垄断)和城市福利保障制度,中国工人的实际收入比农民高得多。所以,一旦农村劳力可以流动,城市必然要会面临一个爆炸式的失业率。
以户口定身份,以身份定收入的城乡割据就是资本密集工业化技术下唯一可行的制度选择。
这种状况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可能还是头一次。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中国和西方列强一样是通过长期的自我创新取得的技术进步,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技术必然是劳动密集型的,而这种技术在中国肯定是最有效率的。所谓,黑猫白猫机器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可是,中国实际上是个抄同学作业的跳级生。我们直接就采用了别人发展了上百年的技术。而这种技术不能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力资源。
更为严峻的形势是,1963年后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十年的婴儿潮。这批婴儿潮的先锋已经在城市农村的大街小巷上摇摇晃晃地出现。在五年内,这些人就会伸出手来要工作要饭碗要房子要结婚生孩子。前面还有1800万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请愿回城是一波未平,后面又有总数近两个亿的婴儿潮一波要起。
邓小平这个老人当时在怎么想?肯定是时不我待,发展经济,扩张生产,吸纳就业。
可是,作为从放牛班跳级上来的学生,该抄谁的作业呢?
要抄就抄优等生的。
第二个巨大的压力,是苏联的扩张和西欧与日本的重新崛起。
前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到处耀武扬威,多次引发武装冲突,进一步扩大了帝国的范围。可是这种穷兵黩武式的扩张正在走向它的尽头。中苏交恶正是中国走下这条即将沉没的船的好机会,也是摆脱苏联生产模式的好机会。
作为跳级插班生中国学习跟不上趟是必然的,结果分座位就分到和其他的差生坐一块了。
可是你老是抄隔壁小胖的作业有屁用?他是倒数第二,你是倒数第一,你就算是抄得青出于蓝胜于蓝,你还是倒数第二。何况隔壁小胖已经用手盖住作业,不让你抄了。
这就是谋略问题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共领导人频频出访美欧日,外交和军事手段结合,终于促成了中美,中欧和中日的关系正常化,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尤其是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日本,通报了即将开打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对美国当局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后来顺理成章的就有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访华,并在1984年发表关于香港主权移交的中英联合声明,解决了中英关系最大的障碍。等到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时,英国凭借1950年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拥立之功,又明智地舍了香港,终于登上了中国这条大船。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对华投资国。
跳级插班生要混到优等生圈子里,不露两手会打个架踢个球什么的,谁理你?
中国这种国家,只要不学盘古大神内崩,天生就是要成圣的。从拿破仑开始,有远见的欧美政治家都知道这一点。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派要员到芬兰学习访问。临走时芬兰总理紧握中国人的手说:你马上要去法国德国那些大国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小国芬兰。我在这等你们的好消息。
苟富贵,无相忘。
结果,芬兰从1984年就开始了对华投资。
现在,共有260多家芬兰企业在华投资,总投资超过78亿欧元,中国已成为芬兰企业重点投资国家。诺基亚、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通力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均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这些企业在实现本地化生产的同时,不断深化与中国在最新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参与中国产业的发展,同时,他们在中国的企业也为他们在全球的发展带来了新亮点。比如说,中国是诺基亚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诺基亚能够击败摩托罗拉,成为全球领先的大ICT制造厂商,和芬兰清晰的中国战略是分不开的。
(芬兰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国家,我有时间一定要讲讲他们的创业史)。
这事还没完。
虽然中美,中欧和中日的关系发展非常顺利,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引进轰轰烈烈,我们的经济进入起飞期。可是,我们必须看到欧美的技术相对前苏联的技术,不仅仅是更加资本密集的,相对中国人当时的教育和技术水平更是知识密集型的。
我们是通过经济增量(更多的海外投资,更大的积累率)在吸纳新增的劳动力。而欧美技术本身不仅排斥劳动力,而且更排斥非熟练劳动力。
在1979年,中国城市的文盲率为16.4%、农村的文盲率为34.7%。在校大学生不到300万(占人口的千分之三,其中很多还是工农兵大学生),研究生不到2万人。
而同期美国的劳动力(25岁以上)中拥有高中和高中以上XX的占70%,拥有大学XX的占20%。在更年青的劳动力中(25岁到29岁),这两个比例分别是90%和25%。这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劳动力 (CPS 1979)。
同期的欧洲和日本比美国低不少,不过相对中国还是高得多。比如说,1979年英国工人中有高中和高中以上XX的占40%,拥有大学XX的也占到了13%左右(GHS 1979)。
(那位看官说,小虎莫非得了痴心疯?
纠缠这些三十年前的陈年往事和历史数据作甚?
这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危机有何关系?
尤其是跟我们炒股有甚关系?
小虎不是说要公布炒股秘诀吗,这他们妈是秘诀吗,退票!退票!)
所以说,我们看不透因果,于是把不测叫命运。等我们看透了因果,就当命运为不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书讲到,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世界知识分布是极度不平等的。
简单的说就是,美国才高八斗,欧洲占一斗半,剩下的半斗天下共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是由于美国这个国家独一无二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原因造成的。
小虎不扯太多,就举美国在技术创新上的三个优势:
第一,国家安全保证了人力资本传承。
美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一個高枕无忧的国家。
它坐北朝南,背靠广阔的大后方加拿大,东西两面临海,隔开亚欧非三大陆,南面通过墨西哥探出一个龙头。这种地理形势本来就易守难攻,再加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块圣盾在西侧的防护,而东面是美国进军欧洲的通道,简直就是一个金刚不坏之身,是好得不得了的格局。
如果不遭到全球围攻,天下布战,常规战争根本威胁不到它的本土。所以,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与中国打陆战和与美国打海战,注定会灭亡。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美国不愧为全人类爱好和平人士的避风港。一战二战,欧洲贵族基本上全部死光光。没死的也跑到美国避难,英法德一片废墟。尤其是德国的反犹政策,把大批欧洲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包括爱因斯坦)都驱赶到了美国。这就注定其人力资本在近百年中积累过程最为完整,在二战后独步天下;
第二,高科技后面强大的经济后盾;
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已经超越世界上所有其他老牌的工业国家,悄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的工业国。一战二战以后,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对领土的控制力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而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一战二战也削弱了法、意、德。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这种经济实力使它有条件对科研,教育和工人培训大笔投入;
最后,移民制度改变劳动力质量;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以用移民来改变自己劳动力供给的国家。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共存下去。
说直白点,美国本身就是移民国家,是民族大熔炉。它是由世界公民(也就是被自己祖国抛弃的异类)创造的国家。而这些离开自己的祖国去实现美国梦的人,大多数都是受过教育有点人力资本的。按照贝克尔的研究,受过教育的父母,喜欢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也就是在家庭层面,美国在知识积累上别的国家快得多的原因。
总之,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创新国。欧洲国家还有日本基本上是将美国技术按照本国资源禀赋进行改造。你可以简单的说,中国引进的技术都是美国技术,或者美国变种的技术。
这里就有很大的问题。
上个月我遇到了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经济学教授BRONWYN HALL(统计软件TSP的发明者)。她教我分清了两个概念: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她说,科技发明,尤其是大的科技发明,是一种偶然,都是玩出来的,基本上和经济没关系。但是,技术创新是指科技产品商业化的过程。这个是企业家设计出来的。
所以,1968年13岁的中学生BILL GATES和比他高两级的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写程序玩时,叫科技发明。
两三年后,BILL GATES在他那封震惊世界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中說:“还有谁?这么漂亮的一个女人,就因为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就被你们给抓到这儿?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短路了......
盖子当时实际上是说:“有谁会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来做这些专业的工作?什么样的爱好者可以为他的产品投入三年的开发时间,并且发现所有的错误、编写文档以及免费发布这个产品?”
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商人了,叫技术创新。
美国的技术创新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技术在美国会被商业化呢?
很简单,一要能充分利用美国的资源禀赋(资本多,技术熟练工人多),这样商业化成本就会低;二要能受到教育程度高的美国消费者的追捧,这样商业化收入就会高。
所以,美国的技术就是资本密集,知识密集的技术。
如果我们把劳动力L分解成技术熟练工人(S)和非熟练工人(U),以前的COBB-DOGULAS的生产函数就变成了
Y=A·S^α·U^(1-α-β)·K^β

7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美国技术发生了巨大的跳跃,形成了所谓的美国模式。也就是,美国技术的总体水平(A)高,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α和β高),排斥非熟练工人的(1-α-β低)。我们把这一重大变化,称之为技能偏好型技术变化(SBTC,SKILL BIASED TECHNOLOGY CHANGES)。
这种技术变迁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收入分配出现极大的不公平的现象。技术熟练工人和新经济结合得非常好,收入提高比非技术熟练工人快得多。于是,在美,英,加,澳,爱等新技术吸收快的国家,工人收入差距迅猛提高。
也就是说,我以前所展现出来80后生机勃勃的美英模式,就是建立在工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基础上的。美,英,加,澳,爱等在1995年前,都全面陷入了收入分配不公的泥潭。
所以,当1979年中国开始饥不择食地吸收美国技术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之处。因为,迅猛的FDI涌入,增量的就业和节节上升的股市掩盖了危机。我们的技术类型其实是排斥非熟练工人的;我们的经济增长和更多的就业是必须建立在新增资本的基础上的;我们的小命其实是捏在美国人消费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看不惯的贫富差距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贫富差距加大是结果,不是原因。你要治愈中国的初次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首先就要克服美国技术依赖症。6070年代,日本和德国用社会福利制度来对抗美国技术带来的不公平,成功地改造了美国技术为己所用。可是在面对天才层出不穷的美国人,这种抵抗的力量越来越小。
历史的尘埃中,仿佛又响起那个忧心忡忡的声音: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
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比如刚才讲的分配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 一九九七)》(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6-1357、1364页。)

喝水,下礼拜再讲股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新形式。如果大家对资本主义这样的字眼感到不爽的话,可以用迂回的生产方式来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于亚当.斯密的年代,它区分于其他的生产方式的地方就在两点:分工和交易。全社会的个体不再仅为自己而生产,而是在逐利中成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即为资本主义。新经济就是这个生产体系最复杂最新颖的版本,换个名字就叫全球化。
新经济是美国英国及其追随者处心积虑设计的全球战略,其目的就是要维持英美双角龙体系在新千年的全球竞争优势。
这个怪物用单纯的力量是杀不死的,当你一剑把它的头砍掉时,它立刻就长出三个头,分别是:科技创新机制,全球化金融贸易体系和军事超级霸主。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看看这个新三位一体是如何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全球制霸的。
这个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可以叫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讯技术)制造阶段。
插一个小花絮,现在很多河友对电子产品尤其是ICT制造业发展状况的了解还处于上世纪80年代,所以才会喋喋不休地吹捧日本半导体意大利电冰箱等等。
这是因为在8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消费收益阶段。正好这个时候,美英已经放弃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冰箱彩电等主要生产基地已经迁到日本和欧洲大陆国家。所以,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就是从日本和欧洲大陆国家的耐用消费品开始建立的,而对美英开始扩张的信息通讯产品(比如说个人电脑)根本买不起也不会用,所以也就没概念。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80年代90年代,中国和德法日意的关系那么好吧。人是一种消费动物,非常容易受消费品的影响。具体场景就是:
漆黑的夜,黑白电视机,沙滩,海鸥
一个小胖在深情地呼唤:
美菱~
另一块沙滩
一个小胖妞回眸一笑,深情地回应:
阿里斯顿~
凡是懂我在说什么的,都是70后当年蹲在黑白电视机前流着口水的小屁孩,所以现在在强烈反对小虎挺英美。而那些8090后看了小虎的东西,打开IPOD,带上耳机,说了一句,SHIT,这不明摆的嘛。
这就是不同时代消费模式对人思想的束缚。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中国和德法日意交恶,而中英美结盟了吧。
时代变了,人也要变,我们不想要阿里斯顿了,我们现在想要芯片想要好莱坞想要哈里.波特。
所以,为了帮助那些还停留在80年代的人,小虎不得不用数据纠正他们已经落伍了的观念(本来说好了不谈数据了)。1995年美国的电子产品(ELECTRICAL AND OPTICAL EQUIPMENT,包括ICT)的附加值大概是2437亿美元,同期日本的电子产品附加值大概是1663亿美元,德国是512亿美元,英国是310亿美元,意大利是178亿美元。
1995年美国的电子产品附加值大概是日本的1.5倍,德国的5倍,英国的8倍,意大利的14倍。在1995年后,我们看到截然不同的产业扩展路径(以1995年为100的比较, EUKLEM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年后,2005年美国的电子产品附加值大概是日本的2.6倍,德国的13倍,英国的27倍,意大利的53倍。所以我说,美国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上已经无敌于天下。
日本在2002年后调整战略想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上跟上美国(见我的前文世界经济周期)。美国顺水推舟地把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转到日本,带来了2003年后的繁荣(老萨不就是在干这个的电子工程师)。
可是这次危机日本的经济遭到的打击最大,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比上季度下降3.3%,按年率计算则下降12.7%。统计数据表明,受全球经济衰退和日元升值影响,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电子和汽车产品出口骤降使日本出口环比下降了13.9%,为历史最大季度降幅。日本严重依赖电子和汽车产品出口的经济结构弱点暴露无遗。
谁腆着脸靠圣人这么近,站得这么直,当然要被用来挡灾避劫。
德法意以前就吃过这个暴亏,这次他们为了避祸躲得远远,所以你看他们的电子行业根本就跟不上趟,就不跟了。可是分赃的时候没有他们,吃挂落的时候一个也跑不了。谁要你不是圣人,又不识时务呢?
英国就很聪明,跟不上就拉倒。
它找到的技术创新之路,就是新经济的第二步:ICT的使用。
也就是说,英国放弃了和美国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上的争夺,全力以赴把美国的ICT产品设备引入到经济中的各个行业。通过教育扩张来适应美国的技能偏好技术,促使ICT资本在各行各业的投入,终于迎来15年的经济繁荣,使产业得到全面升级。它的努力非常的有效果,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英国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得劳动力大军中的无XX比例从1972年65%下降到现在的10%。而高中和高中以上XX者从1972年10%上升到了将近60%,其中大学及大学以上XX的占40%左右。英国是世界上第二个完成教育升级的。现在,英国劳动力市场是最符合美国技术要求的,所以在吸引FDI中所向披靡。
再看ICT资本的回报,英国在1995年大概是493亿美元,少于人口是它两倍的日本(1450亿美元),略逊于德国(555亿美元),远高于意大利(193亿美元)。而在1995年后,英国在诸国中遥遥领先,甚至在速度上高于美国。到2005年,英国ICT资本的回报达到2300亿美元,基本上和日本相当,是德国的2倍,意大利的5倍。(以1995年为100的比较,EUKLEM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是英国战略。
(又跳票了,股市的事下回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河里的好朋友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等小虎聊回到中国经济时,他想不聊股市都不行,因为他没数据。
仰天长叹。
小虎躲了几天,看见这种直指人心的帖子,就实在没办法了。我就硬着头皮来说说中国经济在80年代后的新变化。
前面用了大量的心力来描绘世界80年代以来ICT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同时又是一种新兴资本)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那么中国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其实是希望利用这些外来力量来冲击中国的刚性社会的。我在箭鱼文中详细地描述了官山海体制(国有资源垄断),夺命剪刀差(价格双轨制,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双轨制)和地方豪强的诸候经济(北京,广东,上海和重庆)。
我当时就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
以市场化(包括股市)调配资源打破官山海,以对外开放(FDI+外贸)和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价格体系打破价格双轨制,以分税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重树中央财政权威。8090年代我们逐步打碎了以前的城乡分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僵化格局,取得了惊天动地的成就。
但是,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
当我们利用外来技术资本解决了一部分体制问题的时候,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又涌现出来。我在秋叶文中重点说了中国经济思想庸俗化,外贸,教育,农村投资信用问题和股市价格机制混乱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和我现在提出的美国新兴技术资本对中国社会全面渗透并且和国内官僚资本结合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找到一个新世界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还是让我们看图说话,从THOMSON ONE BANKER中下载从1992年1月2日到2009年2月27日上海深圳300指数共4210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我以后再用其他来源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过现在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这4210个指数是我最信得过的数据。
首先让我们忽视2005年后面的那段疯狂岁月,你会发现中国始终在一个上升通道中运行。更详细的分析会发现:1994年7月29日的低点328.85通过一个长达十一年的周期达到了2005年7月25日的1138.69点,年平均增长率是11%,和我们的GDP的年增长率吻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此精确的控制,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中央计划国家才有可能吧。因此形成的中国股市上下轨道和价值中轴都是严格按照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设计的。股市涨得快过实体经济了就多发股票,提印花税或加息甚至领导亲自出来骂;股市跌得快过实体经济了就花钱救市,降印花税或减息甚至领导亲自安抚。十几年来,这种鸟笼经济,或者说是宏观调控,或者说是SOFT LANDING屡试不爽。朱总理为我们早就画好了路线图。
看那些圈圈,都是股市突破关键点位,或者是影响股市的重大政策出台。你可以看到股价的剧烈抖动,这都是中国股民用命拼出来的路线图。比如说,近期的股市下挫无非是冲击价值中轴受阻。河友边寒剑在股版说有可能沪指到1300点(300指数1500点左右),是有道理的,因为那就是我们颠覆不破的实体经济下轨。按照经济增长理论和很多实证研究,这条下轨在2020年前是没问题的(不过,我在沪指到1600点就会全部买回来,宁套300点)。
在这个同时,外贸飙升,FDI飙升,GDP飙升。6070年代的人口红利在80年代和欧洲大陆和日本资本结合,到了90年代2000年更被美英资本大量吸收,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繁荣。中国在某些行业里很快出现了规模经济,不得不抛弃了欧洲大陆和日本的二手技术,迅速向ICT源头的美国靠拢。
2001年的行情就叫新经济,它的最高点就是2005年后行情的起点。现在看来,那只是一个预热,可以说只是ICT制造阶段的上升期。也就是说,80年代和90年代中的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 只是欧美资本对我们的消费辅导期(所以那时候是长虹称王称霸的时候);90年代中到2005年是美国资本推销ICT制造业繁荣期(所以那时候以综艺股份高科技公司资产重组公司称王称霸);2005年后是英美ICT运用模式向中国的推销(ICT运用到金融保险证券物流,然后资本外溢到房地产建筑原材料等等)。
全球全面繁荣,然后全面崩溃。
所以,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请不要再提牛奶倒进河里之类的过剩经济之类的(那是三鹿奶粉!)。
这是二次大战后战胜国婴儿潮精英的联合创新行动。中国的领导层应该是在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 意识到了这一点,就立刻在政策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逆转,才终于登上这条船的。
2005年后老朱的势力被铲除干净,为美英模式大举杀入金融体系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这个和实体经济联动的路线图挡不住年青人的野心,就没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葡萄最近说了一句,天下大乱,已经不是仅靠经济学可以解释,放纵一下也好。此理甚为贴切,我就沿着这个意思,写一点不像经济学的东西,与方家共赏,也结束这个系列。
每次写到6就会被打断,不是回国工作就是没了情绪,这总是命运使然,怪不得别人。
这次好象有点不同,小虎坐三天班房,昨天刚放出来。
有河友替我惋惜,人,又少了一个,都是被虚荣心冲昏了头脑,是捧他的朋友们害了他。
这个,与事实不符。
这件事情从前到后都是我一人所为,和我在河里的朋友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虎是随铁手,萨苏,温相,老酒和京虎子他们从文学城文化走廊一路追过来的,以前一直潜水,2005年才注册的。而且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半年半年的不在河里出现,所以,小虎在河里只有朋友,没有朋党,所谓“挺虎派”是不存在的。
说小虎因虚名而乱心志,是小看我了。
那么,到底是怎么会事呢?小虎是不是被花生给骂糊涂了,把气撒到忠厚老实的润树身上?
这个,与事实也不符。
从传统文化的分类,小虎属于道家。这一点河里的几个文化大家如虎老师和北斗等应该早就知道。我这点玩意儿是家学。后来在英国遇林师,授我火龙拳又帮我理顺宗教概念,使我境界大进。水涨船高,经济学也从一个不入流的家伙,一下子就跳跃到六流水准。
大家不要笑,林毅夫是中国第一,也不过是三流XX,所以六流的经济学家不容易做。现在,这么多学生在搞经济学,不说那些经济学爱好者,就是在国内外读博士的学生都如过江之鲫。
可是,有所成就能有几个?
不是同学们不努力,而是没有老师指点纠正错误, 在起步时方法上已经错了,哲学境界不够以至越走越偏,白白浪费大好人才。这个过程,小虎走了二十年,其中十年走的就是野狐参禅的路子。就象踢球,必须是在幼年有启蒙老师进行训练,矫正动作才有可能成才,成年后又经过层层业余,半职业联赛选拔才可能打上职业联赛。否则,你照着贝克汉姆的足球教育录像带天天练,有什么用。
北斗说,太极拳让普通人变天才,就是这个道理。
闲话少叙,吾16岁始决定以经济学这个法门求道,求真之心坚如磐石,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何新老师。所以,现在有人用何新老师的东西来攻击我,教人啼笑皆非。后来经过一位历史学家和一位财政学家(两师年龄地位比何新还要高很多,而且已经去世,为尊者避讳)调教了五年,才有小成。
有人说,小虎是林毅夫一党。非也,非也。我在国内所在学派乃是林的死敌,小虎和师门反对他多年,才知道他是对的。我也别说是林本人的境界,就是他的助手蔡舫等人都是人杰。
河内诸君,你可知林毅夫抱球西渡漂泊半生心志之坚?
河内诸君,你可知邹恒埔身临刀斧面不更色性情之烈?
中国人有脊梁,奈何催之?中国大变,终需替罪羔羊,经济学家不大不小刚刚好。
现在,经济学家(可能只在中国)在遭民众围剿,所以小虎被少数人民主投票剥夺自由乃是大气候中的小气候,不足为怪。不过,就在大家欢呼雀跃,痛打落水狗时,我借丘吉尔一语:对优秀儿女的无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其实人人都在局中,境遇各自不同。
今年年初,吾在国内,一友见我面大惊,汝乃道家可知自己今年小人缠身。
吾曰知。
既知之,为何不破?
天下大乱,何人不在牢笼?纵破局一时,天地乃是大牢笼,必受其乱。
君子总要趋利避害才好。
无碍,吾有一丈二金身,乃是我之善尸,可乘天下大乱之机斩之。
上善。
哈姆雷特说,
念台词要念地跟我一样,很顺当的从舌尖上吐出来。有许多演员他们爱直着嗓子喊,那我宁可找个叫街的来。 哦,不。千万不要这样地用手在空中乱劈一气,要做的自然些,即使感情激动爆发,甚至在狂风般的冲动里,你们都一定要懂得有节制,做到雍容大方。哦,我最讨厌有些个人戴着假头发在台上乱叫乱嚷,龇牙咧嘴的做戏,把观众的耳朵都震聋了,而这些观众大多数什么也不懂就喜欢看个热闹劲,这种演戏的该打,演戏火上加油一定要避免。
可也别太温了,一定要非常细心的来掌握你自己。要用动作配合话,用话配合动作。特别注意一点,千万别超出生活的分寸,因为过分了就违背了演戏的意义,演戏,不论过去或是现在,都像是一面镜子用它来反映人生,显示出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显示出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和印记。
演得太过火了,虽然能叫外行人发笑,可只能叫明眼人痛心,这种行家的看法,你们一定要比满座看得更重。

这段对白可谓道尽人类信息世界的全部奥秘,横亘数百年而日久弥新。想要在信息社会把握人心者,不可不察。
小虎在河里蹲班房的第一日,本尊在自己的学术机构勤奋工作。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发出通知,小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身中国共产党党员之政治面貌, 受聘欧盟总部客座研究员,主管欧盟OECD国家公司级生产力数据库,负责金砖四国生产力数据库筹建工作,工资上调三成,下月去总部做关于TFP和组织行为变迁的演讲。
第二日,英国前五名一商学院发函邀请为客座,主讲经济学。
第三日,美国一顶级经济学刊物通知,文章已接受,敬候发表。
善尸已斩,大功告成。吾如是,家国如是。
发表于 2011-10-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我们欢乐和痛苦的源泉都是我们的身心!与其求于外物,不如内求于已。
远山、绿水、清风于跑步时透于己身,焉不是世间极乐!
匀呼吸,振意志,松筋骨,用腰力,“以跑入道”不远矣。


扫一扫关注跑圣公众号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跑步圣经(跑圣) ( 粤ICP备2021066816号联系QQ:31007776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263号

GMT+8, 2024-5-3 23:00 , Processed in 0.19883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