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及   跑   步   健   步   知   识   ,   预   防   跑   步   健   步   伤   害   ,   增   加     跑   步   健   步   乐   趣   ,   提   高   国   民   身   体   素   质

跑步圣经(跑圣)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美女照我去战斗减肥运动入门伤痛预防必读跑圣(跑步圣经)服务器托管募捐跑步入门必读跑步圣经网简介和网站守则
查看: 15630|回复: 10

間歇跑訓練的實施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9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傳統的間歇跑訓練法起源於1930年代的德國,當時已非常著重訓練課的規劃及作息時間的控制(Reilly,1981)。Gerschler與Reindall原本發展出來的間歇跑訓練模式,是重複地在一指定時間內跑完一特定的距離,而且在跑與跑之間會作固定時間的慢跑(Watts與Wilson,n.d.)。例如,一個1500米成績為3分40秒的運動員,就可重複跑8次400米(每次57至58秒),中間以3分鐘時間慢跑300米作為休息(Alford, Holmes, Hill與Wilson,1985)。著名的捷克長跑運動員EmilZatopek(1952年奧運5000米、10000米及馬拉松的金牌得主),就曾在一次訓練課中,作出了20次200米,40次400米,及20次200米的間歇跑。

  心率可以用作間歇跑訓練時量度訓練強度及恢復程度的標竿。傳統的間歇訓練法多採用100米,200米,300米及400米作跑的距離,並要求運動員的心率於每次跑畢後應達至每分鐘180次,而且在下一次跑之前,心率應回降至約每分鐘120次(Alford等,1985;Reilly,1981;Watts與Wilson,n.d.)。Watts與Wilson並建議800米運動員可採用100米,200米及300米作為快跑時的距離;1500米運動員則可再加上400米;5000米及10000米運動員則可以採用200米,400米及600米作為快跑時的路程。
  Fox等(1993)認為策劃間歇訓練課時,要先考慮希望主要鍛煉的供能系統為何,然後再選擇適當的運動模式(例:跑步運動員以跑步形式、游泳運動員以游泳形式、自行車運動員以騎自行車形式等)進行訓練。訓練的強度及作息比例(work-restratio)則應根據要鍛煉之主要供能系統而定。例如:短跑運動員應著重距離短、強度大(速度高)而休息時間可以稍長的間歇跑訓練;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則可以用近乎比賽的速度,作3英哩的間歇跑(Jensen與Fisher,1979)。要判斷訓練時的強度是否恰當,Fox等(1993)建議高中及大專學員的目標心率應達到最高心率的85至95%。Sharkey與Holleman(1967)的研究亦支持訓練時的心率要達至每分鐘150次或以上才會有顯著的訓練效果。
  Sharkey(1986)根據過往的研究指出,介乎於2至5分鐘,作息比例大至上相同的間歇訓練最能增進有氧系統的功能。此外,活動時間短(例:15秒),作息比例為  1:1  的間歇訓練能同樣有效地改進有氧系統。反過來說,要有效地鍛煉無氧系統的功能,工作時間便不宜超過90秒,否則身體將逐漸採用有氧系統來繼續維持活動。Gaiga與Docherty(1995)亦發現主要用以增強有氧系統的鍛煉,對間歇性劇烈活動同樣有幫助。
  對大部分的間歇跑訓練課來說,Fox等(1993)  建議快跑的總距離應介乎一英哩半至二英哩之間。同時,若快跑的路程較長(例:800碼或以上),可以採用  1:1 或 1:1.5 的作息比例;中等長度的快跑路程(例:400或600碼),則可以採用  1:2 的作息比例;再短的快跑路程則宜採用 1:3  的作息比例。此外,Babineau與Leger (1997)更從研究中發現利用400米,800米或1600米作為快跑時的距離,再配上  5:1  的作息比例,能有效地模擬耐力項目及反映運動員耐力方面的實際情況(在他們的實驗中是以5000米作為耐力跑的測試距離)。此外,利用  5:1  的作息比例,不但能提高訓練時的強度,更能大為縮減整個訓練課的時間。
  至於休息方面,大部分的研究(Bogdanis,Nevill,Lakomy,Graham  與Louis,1996;Signorile,Ingalls與Tremblay,1993)均支持採用運動量較低的活動以取代完全靜止下來的休息。
  除了利用心率及作息比例作為規劃間歇跑訓練課時的標準外,Wilt(1968)亦提出了一套以跑步距離及運動員最佳時間作為參數的方案。根據Wilt,若跑的距離在55至220碼之間,跑的時間應比運動員的最佳時間慢1.5至5秒。例如,若跑的距離為110及220碼,則每次跑時應以運動員110及220碼的最佳時間分別加上3及5秒為合。若跑的距離為440碼時,每次跑的時間應比運動員1英哩跑最佳時間的四分之一慢1至4秒。若跑的距離在440碼以上,則每440碼跑的時間應比該運動員1英哩跑時平均每440碼的時間慢3至4秒。
計算訓練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可以採用Gardner與Purdy(1970)發展出來的「計算訓練法」。只要用運動員的最佳成績,查考得分表上的分數,然後根據所得分數採用適當的「速度表」來決定每次跑的距離和速度、重複次數及休息時間。Jensen與Fisher(1979)指出這些速度表與當時一些世界級運動員所能承擔的訓練量有明顯的相關。
  計算訓練法亦曾經出現過電子版本,並流傳於互聯網上。這套由Michael  Sargent根據Gardner與Purdy的公式發展出來的計算訓練法電腦程式名為Quintessential  Sophistry Point and Pace Calculator,可惜由於一些版權的問題,這套程式已經無法再從互聯網上下載。
下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eference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lford, J.,     Holmes, B., Hill, R., and Wilson, H. (1985). Complete Guide to Running. London:     Hamlyn.  
  •     Babineau, C.,     and Leger, L. (1997).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5/1 intermittent aerobic     exerci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5 km enduranc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8(1), 13-19.  
  •     Bogdanis, G.     C., Nevill, M. E., Lakomy, H. K. A., Graham, C. M., and Louis, G. (1996).     Effects of active recovery on power output during repeated maximal sprint     cycling.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74, 461-469.  
  •     Fox, E. L.,     Bowers, R. W., and Foss, M. L. (1993).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th ed.). Dubuque, IA: Wm. C. Brown.  
  •     Gaiga, M. C.,     and Docherty, D. (1995). The effect of an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program     on intermittent anaerobic performance.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4), 452-464.  
  •     Gardner, J.     B., & Purdy, J. G. (1970). Computerized Running Training Programs.     Los Altos: Tafnews Press.  
  •     Jensen, C. R.,     and Fisher, A. G. (1979). Scientific Basis of Athletic Conditioning     (2nd ed.).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  
  •     Reilly, T.     (1981). Considerations in endurance training. In T. Reilly (Ed.), Sports     Fitness and Sports Injuries (pp. 79-90). London: Faber and Faber.  
  •     Sharkey, B. J.     (1986). Coaches Guide to Sport Physi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     Sharkey, B.J.,     and Holleman, J. P. (1967). Cardiorespiratory adaptatons to training at     specified intensities. The Research Quarterly, 38(4), 698-704.  
  •     Signorile, J.     F., Ingalls, C., and Tremblay, L. M. (1993). The effects of active and     passive recovery on short-term, high intensity power output.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8(1), 31-42.  
  •     Watts, D. C.     V., and Wilson, H. (n.d.). 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Marathon and     Steeplechase. London: British Amateur Athletic Board.  
  •     Wilt, F.     (1968). Training for competitive running. In H. Falls (ed), Exercise     Physiolog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p. 395-414.  
  •     金嘉納,沈純德譯(1977):訓算訓練法。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www.hksports.net/hkpe/home.htm
发表于 2009-10-27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把间歇跑的视频链接发过来吗
发表于 2009-9-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学习了,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面的人就示范了间歇跑的训练,但是没有说的很详细,今天看到了理论贴,觉得印象深刻多了
发表于 2009-9-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找到的啊?
发表于 2009-9-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间歇训练跑是提高速度的,对于提高耐力有没有帮助呢?
发表于 2015-1-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跑的运动训练软件(单机版)》百度云免费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hqkqn4K。 可到网址:http://jw1972.wicp.net 查看该软件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 可到淘宝搜索宝贝:跑的运动训练软件,购买。该软件是根据《计算训练法》一书的科研成果研制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friends 发表于 2009-10-27 10:09
1500m跑3分40秒,nnd,我1000米跑的最好的时候也就比这快一点

这是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你练一练也能达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500m跑3分40秒,nnd,我1000米跑的最好的时候也就比这快一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一直慢速跑10K,跑了3个月,跑量不大,想试着提高成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我们欢乐和痛苦的源泉都是我们的身心!与其求于外物,不如内求于已。
远山、绿水、清风于跑步时透于己身,焉不是世间极乐!
匀呼吸,振意志,松筋骨,用腰力,“以跑入道”不远矣。


扫一扫关注跑圣公众号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跑步圣经(跑圣) ( 粤ICP备2021066816号联系QQ:31007776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263号

GMT+8, 2024-4-28 16:27 , Processed in 0.23952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